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財務管理 > 正文

目標成本法的原理

2018-09-13 16:51     來源:中國會計網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標,使客戶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成本管理應從戰略的高度分析,與戰略目標相結合,使成本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的資源消耗和資源配置協調起來,因而產生了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成本管理方法。全過程是指供應鏈產品生產到售后服務的一切活動,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在內的各個環節;全方位是指從生產過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質量控制、企業戰略、員工培訓、財務監督等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企業競爭環境的評估、內外部價值鏈、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等;全人員是指從高層經理人員到中層管理人員、基層服務人員、一線生產員工。目標成本法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來考察作業的效率、人員的業績、產品的成本,弄清楚每一項資源的來龍去脈,每一項作業對整體目標的貢獻。總之,傳統成本法局限于事后的成本反映,而沒有對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進行監控;作業成本法局限于對現有作業的成本監控,沒有將供應鏈的作業環節與客戶的需求緊密結合。而目標成本法則保證供應鏈成員企業的產品以特定的功能、成本及質量生產,然后以特定的價格銷售,并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

  目標成本法是由三大環節形成的一個緊密聯系的閉環成本管理體系:①確定目標,層層分解;②實施目標,監控考績;③評定目標,獎懲兌現。

  與傳統成本管理方法的明顯差異在于,目標成本法不是局限于供應鏈企業內部來計算成本。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信息,如企業的競爭戰略、產品戰略以及供應鏈戰略。一旦有了這些信息,企業就可以從產品開發、設計階段到制造階段,以及整個供應鏈物流的各環節進行成本管理。在目標成本法引用的早期,通常企業首先通過市場調查來收集信息,了解客戶愿意為這種產品所支付的價格,以及期望的功能、質量,同時還應掌握競爭對手所能提供的產品狀況。公司根據市場調查得到的價格,扣除所需要得到的利潤以及為繼續開發產品所需的研究經費,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產品在制造、分銷和產品加工處理過程中所允許的最大成本,即目標成本,用公式表示是:

  產品目標成本 = 售價— 利潤

  一旦建立了目標成本,供應鏈企業就應想方設法來實現目標成本。為此,要應用價值工程(VE)等方法,重新設計產品及其制造工藝與分銷物流服務體系。一旦供應鏈企業尋找到在目標成本點滿足客戶需求的方法,或者企業產品被淘汰以后,目標成本法的工作流程也就宣告結束。

  目標成本法將客戶需求置于供應鏈企業制定和實施產品戰略的中心地位,將滿足和超越在產品品質、功能和價格等方面的客戶需求作為實現和保持產品競爭優勢的關鍵。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5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