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國企戰略成本管理創新淺探
2018-11-05 10:56 來源:中國會計網
【摘要】引入戰略成本管理新理念,是對傳統成本管理的改進,是順應湖北國企戰略管理變革的需要。因而應緊密配合企業的發展戰略,采取靈活的戰略成本管理創新模式,提升湖北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 戰略成本管理 創新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湖北國企要提升競爭力,取得競爭優勢,在“中部崛起”中發揮戰略支點作用,就必須采取諸多的戰略措施,這些戰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成本問題是企業戰略制定、選擇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一、開展戰略成本管理創新的可行性分析 戰略成本管理(SCM)是在傳統成本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戰略管理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統。通過戰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分析和利用,幫助企業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成本持續降低環境的建立,從而達到有效地適應企業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戰略成本管理的精髓在于成本領先和競爭優勢的“雙贏”。 戰略成本管理來自發達國家,在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管理水平較好的現代企業中試行已初見成效。湖北省是中西部最大的制造業基地,鋼鐵、汽車生產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武漢“光谷”是全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漢郵科院光纖通信生產和研發水平居全國首位,也形成了一批生產規模大、技術先進、管理較好的國有骨干企業,如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神龍汽車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等。因此,湖北國有企業開展戰略成本管理創新具備了一定條件。 1、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為戰略成本管理應用提供了制度保證。戰略成本管理應用的前提條件是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和真正擁有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企業經營機制。近五年來,湖北省加快了國有企業改制進程,至2006年末,85戶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90%已經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國有中小企業民營化改制步伐加快,全省市州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達到91.96%。大多企業已成為擁有法人產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相對獨立的法人實體,并轉變觀念,考慮依靠改進內部管理來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已顯露出決策戰略化、效益整體化、管理人本化、發展長期化的趨勢,具備了自主經營和自主決策的體制條件,為戰略成本管理的適度應用奠定了決策基礎。 2、現代管理信息系統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覆蓋全球(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的互聯網技術為企業建立廣泛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準確的條件。企業可以遠隔萬里從事商業活動,輕松快捷地搜集和交流經濟信息,準確及時地掌握外部市場情況。目前,我省一部分大中型企業已實現了網絡信息化管理,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使大量財務信息和其他非財務信息構成了一個資源共享、多元適時的信息系統。 二、開展戰略成本管理創新的基本思路 由于戰略成本管理體現的是一種前瞻性管理思想,其管理方法是以戰略決策方法為主,要使戰略成本管理應用到企業中去,必須具備完善的管理技術體系。湖北省雖然已經形成了一些有優勢的主導產業,即以汽車制造為龍頭的交通運輸業、鋼鐵產業、食品工業、化工工業、紡織業等傳統制造業;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以中藥及生物醫藥為重點的醫藥制造、新材料產業等高新技術制造業。但大部分國有企業目前存在技術力量薄弱、信息程度較低等問題,還不可能大面積推廣,只能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試點,再逐步推廣,而戰略成本管理創新的模式應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緊密配合。 1、技術領先戰略型企業。湖北省光電子信息產業距世界水平近,材料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基地,在生物技術開發、中醫藥資源及產業化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創新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因此,在以光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應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充分發揮湖北省的科技創新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在重點產業領域進入國內的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 因此應在我省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增加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促進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機制的形成,重視科研成果的研究,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一項新技術、新發明的運用所產生的成本競爭力遠比我們通過內部挖潛帶來的競爭優勢大得多。其次要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模式,把影響產品成本的每一個環節都作為成本控制的重點,進行逐一的作業成本分折,使管理人員對產品的生產周期和每一環節的制造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從而使產品的利潤在整個生產周期最大化。 2、成本領先戰略型企業。湖北省傳統制造業已經進入了產業的成熟期,規模經濟特點突出。因此,以汽車制造為龍頭的交通運輸業、鋼鐵產業、食品工業、化工工業、紡織業等傳統制造業企業,應通過成本領先戰略的實施,實現龍頭企業的規模化擴張、產業價值鏈的優化、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促進產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競爭力的快速提升。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創新,主要是強化價值鏈管理,開展價值鏈分析,即找出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優勢與薄弱環節,實現企業價值鏈的剪裁與重構,通過利用公司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相關活動來達成整個公司的戰略目的,實現成本的最低化,從根本上改變成本地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開展戰略成本管理創新的對策 目前我國一些大型企業已開始了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踐和探索,如邯鋼、上汽、海爾等企業,但并不是完全理論上的戰略成本管理,只是戰略成本管理的一種理念的運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并采取積極的對策,以促進戰略成本在我省國有企業中的應用。 1、轉變觀念,樹立戰略成本管理思想。戰略成本管理不僅是我國企業管理方法的變革,更是企業思想上的變革。強化成本觀念與成本意識,這是戰略成本管理發揮作用的前提。企業應通過咨詢、宣傳、培訓、學習等各種途徑使全體員工認識到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企業的高級管理與會計人員。 2、建立戰略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企業戰略成本管理,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以保證戰略成本管理日標的實現。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可以設置適當的管理會計部門或崗位,配備具備專業能力的管理人員。為了搞好戰略成本管理,必須建立一套較為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業的戰略目標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性的目標,實現這些階段性目標所運用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措施以及獎懲辦法都要反映在管理制度中,以保證戰略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 3、建立一支戰略成本管理隊伍。戰略成本管理的實施,需要一支組織管理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的管理人員隊伍,這些管理人員不僅可以提供資訊、評價方案、制定計劃、考核業績,而且其責權的履行將使其在戰略成本管理中發揮組織和協調的作用。因此,企業應多渠道多方式地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為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4、進一步完善戰略成本管理技術體系。根據我省大部分國有企業目前存在的技術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較低等問題,要使戰略成本管理更快地應用到企業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戰略成本管理技術體系。一是在生產技術上以運用即時生產系統作為全面實施戰略成本管理的前提條件;二是在信息技術上通過高效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及國際互聯網,及時準確地收集經營活動所需的市場需求信息、資源信息、交易信息、人才信息和競爭對手信息,形成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平臺,保證戰略成本管理的順利實施,從而使企業的戰略目標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 王滿:戰略成本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工具[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6,9。 [2] 劉志國、仲旭:我國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應用中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經濟師,2004,12。 [3] 劉林青、譚力文、張真:湖北省產業集群的鑒別及其特征[J].統計與決策,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