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財務管理 > 正文

淺論制造企業質量成本管理

2018-11-05 10:56     來源:中國會計網     
[摘 要] 成本一直是企業關注的焦點,也是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對現代企業的經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成本管理、責任會計、企業質量管理等多個相關領域。本文就質量成本管理的發展過程、目的、作業內容及基本程序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質量成本;作業內容;程序  [中圖分類號] F2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7)06-0071-03[作者簡介] 李延鳳,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與成本會計。  (湖南 永州 425006)  一、質量成本管理發展過程  質量成本(quality cost)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質量專家,通用電氣公司制造和質量經理費根堡姆于1945年提出,并先后在歐美等多個國家的公司中迅速開展起來,成為成本會計的任務之一。例如,美國的商用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都相繼建立了質量成本管理系統。我國自1979年引進質量成本的概念,到1987年4月正式實施國家標準GB65831-86《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第一部分》,對質量成本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同時,各企業根據國家標準建立了一系列管理程序和相關制度,由此逐步推動了質量成本管理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并為企業提升經濟效益、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二、建立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有效、正確地掌握企業產品各項質量成本,并對其進行控制和管理,為質量改進計劃及質量策劃提供參考,以便能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以預防為主,處理為次,并為經營決策者進行成本分析和決策提供事實依據,以促使企業在“合理質量”下經營和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三、質量成本及相關概念定義  隨著客觀經濟環境和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演變,舊理念下的質量成本概念已經不能涵蓋今日所期望的質量成本的全部內容,質量成本的理論體系也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本文就質量成本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給予了重新定義。  質量成本:是一種動態成本,是總成本和商品成本的一部分,由顯見成本和隱含成本組成(即:內部運作質量成本和外部保證質量成本),它包括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的質量所造成的有形和無形的損失。  內部運作質量成本:指企業為獲利及確保既定質量水準所需負擔的成本。它分為兩大類:預防及鑒定成本、失效成本。  外部保證質量成本:指當顧客需要客觀質量證據時,企業進行有關的示范及證明所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特別增加的質量保證約定、程序、數據、示范試驗及評鑒等(如:由認可的獨立試驗機構進行特定的產品安全特性試驗成本)。  預防成本:為調查、預防或減少不合格或缺陷所支付的成本費用。  鑒定成本:為評估產品質量是否符合產品質量要求而進行的檢驗和檢查、試驗的費用。  內部失效成本:產品或服務在交貨前因未能滿足規定的產品/服務質量要求所發生的一切成本損失費用。  外部失效成本:產品或服務在交付后因未能滿足規定的產品/服務質量要求所發生的一切成本損失費用。  四、質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作業內容  (一)質量成本管理策劃  質量成本管理策劃是企業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實施質量成本管理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策劃由企業的財務部門根據企業產品特征、企業規模、企業內部組織結構,進行策劃和規劃。策劃后的效果應適應本企業實際狀況,并將質量成本控制在“合理質量”范圍內,從而達到成本合理、質量穩定、企業效益遞增的目的。  (二)建立質量成本管理流程  質量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的管理工程,它涉及企業的產品開發、經營、服務等多個環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成本管理流程,為企業在實施質量成本管理過程中落實部門職(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責,明確工作流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用的管理流程可按如下流程圖參考使用:  質量成本管理流程圖:  (三)質量成本分析的項目、內容及范圍:  1.預防成本:防止缺陷或不合格產品發生,以使失效和鑒定成本減至最低,其必須花費的成本費用。  企業的預防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  (1)質量計劃及其工程;  (2)新產品開發和評估;  (3)產品/過程設計;  (4)可靠度試驗;  (5)過程控制和管理;  (6)質量控制和管理所需教育和培訓;  (7)質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反饋;  (8)供應商評估、管理與輔導;  (9)質量管理會議、報告及其改進計劃;  (10)質量管理人員的薪資(檢驗人員的薪資屬鑒定成本,注意勿混淆);(11)測量儀器/設備的設計與發展費用;  (12)其他預防成本。  2.鑒定成本:為評估產品質量是否符合產品質量要求而進行的檢驗和檢查、試驗的費用。  鑒定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  (1)進貨檢驗;  (2)過程檢驗;  (3)成品檢驗;  (4)出貨檢驗;  (5)材料、成品因試驗而產生的損耗(即實驗);(6)測量儀器/設備(包括實驗設備)的維護(即維修)、校正、購置的費用和其折舊費;(7)檢驗和試驗人員的薪資;  (8)委外檢驗和試驗、認證;  (9)為評估質量計劃執行情況(即:質量審核)而產生的成本;(10)其他鑒定成本(因檢測作業進行而發生的費用)。  3.內部失效成本:指產品在交付顧客之前發現缺失而進行處理所必須花費的成本費用。  內部失效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  (1)企業內發生的不良產品,加以挑選/剔除后而進行的報廢處理;(2)企業內發生的不良產品,加以挑選/剔除后而進行的返工/返修作業;(3)不合格產品經返工/返修后的重新檢驗;  (4)失效分析;  (5)怠工;  (6)生產損失;  (7)次級產品降價求售所造成的損失;  (8)其他內部失效成本。  4.外部失效成本:指產品在交付顧客的后所發現的缺失,而進行處理所必須花費的成本費用。  外部失效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  (1)顧客抱怨(包括:顧客退貨)分析、處理;  (2)售后服務的人工、材料、培訓費用;  (3)折扣/折讓損失費用;  (4)責任賠償成本;  (5)延期交付的交通運輸超額費用;  (6)保證服務費用;  (7)其他外部失效成本(如:商業信譽、名聲、形象損失)。  5.外部保證質量成本:指當顧客要求企業出示客觀的產品質量證據時,企業所做的有關示范及證明而發生的一切成本。  外部保證質量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  (1)產品認證;  (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3)材質驗證;  (4)其他外部保證質量成本。  (四)質量成本的核算實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成本統計報表系統  實施質量成本核算的基礎是企業質量成本統計報表系統,財務部門應對企業內部各單位建立相應的財務統計報表,并對相關職責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監督考核,以確保財務統計報表科學、準確、合理。  2.制定合理的質量成本核算的頻率和方式  在制訂質量成本核算的計劃時,要對企業涉及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活動按五大類質量成本進行分類、列表,并一一對應相關的職責部門,然后確定各項成本統計核算所需要配備的表單以及統計核算的時機和頻率,具體核算實施和執行的頻率方式可參考以下附表執行。  3.質量成本數據的收集、整理  質量成本數據的收集應采用各級負責、逐級上報,財務部門統一歸口匯總的原則進行。對于各級單位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財務部門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進行,系統性或區域性、抽樣調查、核實,以保證所統計的質量成本數據真實有效。  (五)質量成本鑒定  根據收集到與成本有關的數據和資料,按以下程序進行質量成本鑒定和認定,以此來判定此成本是否為所需要統計核算的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的鑒定和認定流程圖:  (六)質量成本管理有效性分析、評價  質量成本管理有效性分析評價工作是對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總結,同時也是為企業經營者提供質量改進、決策提供依據。此項工作由財務部門對財務報表進行分類統計、分析,畫出質量成本區域圖(見附圖)。通過分析成本總額的構成,從中找出質量成本發展的趨勢和適宜的質量成本,提出質量改進措施,找出控制和降低質量成本的途徑。  其中:預防成本率=預防成本/質量成本,其它成本率按此類公式計算。質量成本的總體水平也可用質量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來反映:最優比例為1%,理想的為5%~15%。  (七)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企業實施質量成本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的一個重要環節,財務部門應根據質量成本分析報告,會同或要求相關部門建立相應的質量改進措施,并對改進后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總結,以達到降低質量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現代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具有廣泛性、動態性、多樣性、收益性等特征,如何將質量與成本調控科學、合理,力求達到質量與成本的共平衡,是廣大企業都在關注的一個焦點。本文僅對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總體管理思路,結合本人工作實踐的一些經驗略作簡要論述,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輝.電子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后質量成本管理方法[J].質量與管理,2005,(4).  [2]張樹祥.生產制造類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J].中國質量,2005,(6).  [責任編輯:喻 俊]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5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