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初探
2018-11-22 11:11 來源:中國會計網
項目成本管理是鐵路施工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保持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鐵五局一公司在推行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致力于項目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實踐,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本文對中鐵五局一公司的實踐經驗進行分析,以期對其他企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工程項目成本的含義及實施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一)工程項目成本和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含義鐵路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成本是成本的一種具體形式,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工程項目成本是指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獲取和完成工程建設任務所支付的一切代價。在項目工程管理中,我們更多接觸的是狹義的工程項目成本概念,狹義的工程項目成本將成本的發生范圍局限在某一工程項目范圍內,是指項目工程施工所耗費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等直接成本及施工企業(項目經理部)為組織和管理工程施工所發生的間接費用。 項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證滿足工程質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等活動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并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費用的一種科學的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技術(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選)、經濟(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組織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等)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實現盈利的目的。成本管理的內容很廣泛,貫穿于項目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過程來說,其內容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二)施工企業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利潤是鐵路施工企業生存的基礎,工程項目是鐵路施工企業利潤的源頭。在當前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僧多粥少,項目業主往往采用“合理低標”或“最低標中標”的評標辦法選擇施工單位,這種市場環境對鐵路施工企業來說是殘酷的,競爭是全方位的,工程項目成本是反映工程項目經營管理水平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工程項目生產經營全方位的工作狀況,比如: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建筑材料消耗的多少、機械設備利用的好壞、施工進度的快慢、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項目工程質量的優劣、施工組織狀況的好壞、各級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職工工(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作績效的好壞等。 面臨這樣的形勢和環境,鐵路施工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一方面要提高企業整體實力水平:包括企業的人員、裝備、資金、業績等方面的硬實力以及企業形象、信譽、公共關系等方面的軟實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報價的水平,既投標報價盡可能滿足業主低標中標的要求以提高工程招投標中標機率,努力爭取工程項目。目前施工企業處于一種價格競爭的階段,而價格競爭的實質是工程成本高低的競爭。縱觀近幾年工程招投標情況,在同等施工組織水平和工程質量條件下,工程招投標中工程報價的高低往往就成了決定施工企業工程競標能否勝出的一個關鍵因素。可見,一個企業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企業成敗。 二、中鐵五局一公司實施項目成本管理的具體做法和成績中鐵五局集團一公司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大型國有鐵路施工國有企業,在工程成本管理上經歷了班組成本核算和學習“邯鋼成本管理經驗”進行成本倒推,以及試行責任成本管理,進行了多樣化的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實踐,自2000年實行公司制改造以來,企業進行了體制和機制的轉換,全面推行工程項目管理,實行目標成本控制,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企業實際、具有企業特色的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體系。回顧其發展的過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從2000年至2002年的開始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具體實施步驟和做法:出臺了全公司統一的《中鐵五局集團一公司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公司策2000[135]文),建立了公司專門負責項目成本管理的部門,成立了由工程、財務、工程造價等方面的專門人員組成的公司項目成本測定小組,修訂了公司的薪酬、機械設備、材料、資金、安全質量、勞務分包等相關的管理辦法,對工程項目進行成本核定,簽訂內部經濟承包責任書。但是由于企業處于由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處—段—工程隊固化的三級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的公司—項目經理部動態的二級管理模式轉軌時期,企業的人力、機械、物資、資金等內部市場剛剛建立,沒有統一的企業內部定額,對工、料、機、項目管理費用等成本不能準確核定,基本上采用行政強制手段,一個項目中標以后,根據投標情況和項目工程的組成,工程類別分章節按比例的上繳的硬性要求上交公司多少費用。這一階段,由于內部經濟承包責任書難以公正、準確、合理簽訂,項目經理部的積極性不高,要求項目經理進行風險抵押,但基本上難以到位,加上公司人事制度改革滯后,基本上負盈不負虧,一個項目完工后,進行秋后算賬,項目虧損面大,高達80%。 (二)第二階段:從2003年至2004年的逐步規范階段,這一階段的具體實施步驟和做法:公司修訂了《項目管理辦法》,調整了管理模式,基本上實現了作業層與管理層的分離,對工程項目對項目經理部以“經理負責,獨立核算,包死基數,確保利潤上繳,超額分成,虧損受罰”的形式制定經濟承包責任制。項目經理和經理部承包集團成員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對項目經理實行競爭上崗和公司選聘相合的辦法,項目承包指標的確定由項目經理內部競標確定或者由公司合同管理部門根據工程中標后實際的人工、機械、材料等實際的市場價格進行現場測定,按照“項目合同價=項目經理部的自身管理費用+稅金+分包成本(含勞務分包和專業分包)+上交公司費用”的公式確定項目上交款指標,并對項目經理部的現場管理費用核定數額后包干使用,不得突破。這一階段,公司的項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比較快,項目的整體盈利能力增強,到2004年,項目的虧損面得到有效地控制,虧損項目降低到30%以下。 (三)第三階段:從2005年至2008年的逐步完善階段,這一階段的具體實施步驟和做法:開始重視項目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比較注重項目投標前和中標后管理的銜接,重視開工前的項目管理策劃工作,堅持根據施工調查和合同造價,施工圖和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確定正常情況下的項目經理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制造成本。編制工程項目計劃成本,按照“項目合同價=項目經理部的自身管理費用+稅金+分包成本(含勞務分包和專業分包)+上交公司費用”的公式確定項目上交款指標,公司總經理與項目負責人簽訂工程項目內部承包經濟責任合同書的做法,加強了項目實施的過程控制,對項目實施性施工組織方案的確定的工期、質量、安全目標的控制,每月要求項目經理部向公司上報工期、質量、安全情況,對項目資源實行動態管理、彈性組合,對機械設備和材料實行內部市場化管理,強化了效績評價:制定考核兌現辦法;分季度、年度由經理部上報和公司組織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效益審計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綜合成本考核,獎優罰劣;項目竣工驗收后進行終期考核,進行獎罰兌現,做出評價。這一階段,公司項目管理水平繼續得以提升,但是隨著公司的項目管理辦法逐步與市場的接軌,國有企業一些深層次的管理體制與機制問題又開始暴露和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