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作業成本法的項目預算管理體系構建
2018-12-08 10:22 來源:中國會計網
【摘 要】 本文概述了作業成本法的內涵,介紹了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闡述了作業成本法在項目成本預算管理體系構建中的應用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大力推廣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作業成本預算的實施需要企業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培養企業全員的戰略管理思想。 【關鍵詞】 作業成本法;項目預算;實施建議 隨著時代的變革,傳統的成本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成本管理在工程項目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企業要想保持并增強競爭優勢,必須擁有一個有效的成本系統,支持幫助管理者尋求途徑以改善企業經營效率,提高競爭力。而作業成本計算法(ABC)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地、能為企業產品定價、生產決策、市場定位以及成本控制決策等提供準確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統。因此,應用作業成本法加強項目的成本管理,降低項目成本,對于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作業成本法的內涵 1、作業成本法的概念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學者創建的。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和管理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和成本動因的選擇。對各種作業的間接費用采用不同的間接費用分配率進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計算方法。提供相對準確真實的產品成本信息,從而提高決策、計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動態的追蹤反映和作業分析,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2、作業成本法的原理 作業成本法基本原理主要為:(1)產品成本是制造和運送產品所需作業的成本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作業,作業成本法所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2)作業成本法的本質是以作業作為分配間接費用的合理基礎,管理人員應將注意力集中在成本發生的原因,即成本動因上,而不是僅僅關注成本計算結果本身。作業成本法把重點放在成本發生的前因和后果上,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跟蹤控制,更好地發揮了會計和規劃決策、控制、業績評價方面的作用。 二、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 為實現預算的全面控制功能,在預算執行階段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以實現預算管理的控制功能。 1、預算信息反饋制度 預算管理體系是一個信息溝通系統。為實現預算管理目標,必須建立科學的信息反饋制度,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預算執行監督機構及時收集和反饋各作業中心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信息。信息反饋制度應明確規定以下內容: (1)信息收集的渠道與方式。為加強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中應明確各作業中心的信息反饋責任,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信息的收集與報告,建設暢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信息反饋的方式可以采用書面報告、口頭報告、例會、臨時報告等方式。 (2)信息報告的時間。信息的及時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各作業中心至少于每個會計期末向預算執行監督機構定期報告信息。另外,對于作業中心出現的作業數量異常或單位作業資源消耗量異常的情況也應及時報告。 (3)信息內容。信息反饋的內容應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各作業中心須及時報告其在每一會計期間完成的作業數量與資源消耗量,及其他管理要求提供的信息。 2、預算分析制度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實際情況偏離預算,出現預算差異。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制度應以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為目標,以剛性約束為原則,明確分析主體與責任主體。如企業可以采用各作業中心自我分析與預算執行監督機構的外部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設計符合企業生產特點的一系列指標,定期分析各作業中心完成的作業數量及單位作業的資源消耗量,對于與預算的差異應及時進行分析,找出差異產生的原因,并區分其在該作業中心的可控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改進。 預算分析與預算信息反饋相結合,貫穿于預算執行的全過程,它通過實際結果與預算的比較和分析,獲知重大差異,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預算控制目的。同時,預算分析以及時的信息反饋為前提,以完整準確的預算執行情況為基礎,通過分析,找出差異產生的原因,確定差異產生的責任歸屬,以此作為預算考核的主要依據,并作為編制下期預算的參考資料。 三、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預算管理考核體系 預算管理的考核體系是檢驗預算執行情況,實現預算目標的動力。預算執行過程中必須形成相應的考核機制,以確保預算管理的真正落實。同時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應在考核結果的基礎上給予必要的獎勵或懲罰。 1、預算考核 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預算管理資源消耗與效益產出預算深入到作業層次,有利于確認各作業中心甚至個人的責任,便于對作業中心及個人的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預算考核應定期進行,針對各作業中心完成的作業數量與資源的消耗量進行考核分析,與預算進行對比,確認差異,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與可控性,為下一步的獎懲決策提供依據。 預算執行情況考核評價機構定期對作業中心或個人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與預算編制時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對于預算指標的差異,應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關注指標完成的經驗總結與推廣。對于未完成預算的作業,應分析原因,并進一步深入到各作業中心的相應責任人。對于部分預算指標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應按一定的程序與權限調整預算,使預算符合實際情況,并按調整后的預算進行考核評價。 2、激勵機制 考核與獎懲是預算管理的生命線,是保證預算管理落實到位的有效措施。在公平考核的基礎上,應進一步通過科學的激勵制度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促進預算管理功能的實現。激勵包括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是指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鼓勵職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正激勵,如發放工資、獎金、津貼、福利等;負激勵,如降低工資、罰款等。要調動員工積極性,除物質激勵外還需要精神激勵,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歸屬感。激勵機制首先要體現公平原則,要有透明度,要在預算的基礎上出臺一套大多數員工認可的制度,并在預算考核管理中嚴格按預算和制度執行并長期堅持。 四、對實施作業成本預算管理的幾點建議 1、大力推廣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 運用作業成本預算關鍵的問題是企業要有作業成本基礎,但目前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在我國的實施還不是很成熟,還僅僅是在典型企業推廣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也是作業成本法不能短期內廣泛實施的一個瓶頸。所以,要加快作業基礎預算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實施,首先必須大力推廣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 2、作業成本預算的實施需要企業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由于作業成本預算的基礎前提是企業必須實施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而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再加上作業基礎預算管理既涉及到公司戰略,又影響到公司日常管理,企業高管層(董事會、總經理等高管層)應著眼于企業的長遠利益,具有戰略眼光,應該將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的一項全面管理系統工程加以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切實推進作業基礎預算的順利實施。 3、培養企業全員的戰略管理思想 運用作業基礎預算首先要有作業管理思想。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采用的是目標成本管理,目標成本著眼于完成利潤目標,偏向財務指標,具有一定的短視特征;而作業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客戶為導向,以作業鏈——價值鏈為中心,對企業的作業流程進行全面的分析,消除低效和不增值作業,使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優化的管理思想,面向企業戰略,面向企業價值的形成全過程,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特征。從這一點來看,我國企業實施作業基礎預算管理還需要管理思想轉變的過程。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預算管理方法在項目成本管理應用中以其獨特的視角顯示出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廣泛應用,作業成本預算必定能在企業推廣使用,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潘飛,馬保州(課題主持人).作業管理(ABM)的系統設計——上市公司ABM典型案例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 郭秀娟.作業預算研究[J].會計研究,2009.11. [3] 袁毅然,楊淑梅.導入作業基礎預算,強化全面預算管理[J].商業會計,2009.8. [4] 粱 星.基于作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框架[J].北方經濟,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