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預算差異分析
預算差異分析就是通過比較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目標,確定其差異額及其差異原因。如實際成果與預算標準的差異重大,企業管理當局應審慎調查,并判定其發生原因,以便采取適當的矯正措施。
預算差異分析有利于及時發現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其控制和評價職能作用賴以發揮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
預算差異分析的方法
1、預算差異數量化分析法。數量分析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比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虧平衡分析法等方法,從定量充分反映預算執行單位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和潛力,從產銷量品種結構、價格、變動成本、邊際收益、費用等諸因素進行分析。從盈虧的形成過程看,差異的形成可以歸為兩大方面:銷售收入差異和成本差異;根據銷售收入和成本的構成,銷售收入差異和成本差異又不外乎包括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兩大類。所謂價格差異, 是指由于價格因素變動而導致的差異額;所謂數量差異,是指由于數量變動而導致的差異額。差異分析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從綜合性的財務指標入手,逐步分解,最后落實到具體的生產技術指標上。
2、預算差異原因分析方法。預算差異數量分析主要目的是找到差異的原因,預算差異原因的主要分析方法有:所涉及特定主管、領班及其他人員開會磋商;分析工作情況,包括工作流程、業務協調、監督效果,以及其他存在的環境因素;直接觀察:由直接職員進行實地調查,由輔助者(明確指定其責任)進行調查;由內部稽核輔助進行稽核工作;特殊研究等。
3、在評估與調查差異發生的基本原因時,應當考慮因素:差異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異可能是由于報告上的錯誤所致——會計部門所提供的預算目標及實際資料,應該檢查書寫上有無錯誤。例如:因一筆會計分錄誤記到某部門,便可能促使該部門發生不利差異,而造成另一部門的有利差異;差異可能是由于特定的經營決策所致——為了改善效率,或為了應付某些緊急事故,管理當局下達決策而導致差異的發生。例如管理當局可能決定加薪,對付另一公司挖角的挑戰,或者進行以往沒有規劃的特殊廣告項目等。這類差異須認真辨認,因為一旦認清,便沒有進一步調查的必要,當該項決策做成時,就已認定差異必須發生;許多差異可能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而這些因素又可加以辨認,例如洪澇損失等:不知道真正原因的差異,應予格外關心,且應予以認真調查。也就是說,必須特別注意差異。這些差異一般均須采取矯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