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期有些故事映襯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必須要無奈地接受各種固有的路徑依賴,并且他們的發展方向正在被帶得越來越偏離正確的方向;那么全面預算能否打破路徑依賴的怪圈呢?
全面預算與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這和路徑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經營活動往往就是在創造某種路徑依賴:中小型公司的老板們在一系列攻城奪寨的勝果面前,會總結出一系列讓自己頭腦陷入模塊化思維的經驗;大型企業的高管們會不斷完善某個發展模式,從而讓企業的管理變得更為僵化。而無論是經驗,還是模式,當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時,往往會退化成為阻礙企業走出困境的習慣性路徑。
這個時候,為了打破路徑依賴,引入全面預算管理,無疑是一種好的補救方法。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全面預算管理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全面預算管理具備的目標校正和全程控制的特性,對路徑依賴來說是一劑對癥良藥。
從目標校正的角度來看,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預算,但沒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其預算就是在往年的數據上增加5%,就得出了今年的預算值,這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預算方法。而實施了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在績效管理方面,習慣于先提出增長的目標,接下來分解這個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清楚采用什么手段才能達到這個目標。而采用這個手段之類后,就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有了這些數字依據,企業就不難算出付出這些成本之后現金在經營階段是否能夠實現平衡。拿這些成本與收益對比,就能知道他們是否能夠取得最終的收益。如果不能取得,預算就要重做,直至達到預期的利潤額為止。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理解為“冥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放下因固有習氣積聚起來的“自我”,利用客觀數字去重新審視將要選擇的發展路徑。在這個過程中,為擺脫路徑依賴指明了方向。
從全程控制的角度來看,利用這份預算,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對每筆付出的成本進行控制,看這些成本與之前做的預算差距是多大,這個差距是否在允許的范圍之內。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在先期的預算和最終的績效考核之間,加上了一個過程控制的流程。這個過程恰恰擊破了路徑依賴的存在基礎--強迫性。在全面預算管理在行動與目標之間建立了一個新的流程--掌控。通過掌控,企業的經營者可以克服傳統勢力的影響,在新選擇的更為合理的路徑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