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管理概述
(一)戰略管理的概述
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確定企業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并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
(二)戰略管理的特點
1.戰略管理具有全局性。企業的戰略管理是以企業的發展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管控的是企業的總體活動,所追求的是企業總體價值的最大化。雖然這種管理也包括企業的局部活動,但是這些局部活動是作為總體活動的有機組成在戰略管理中出現的。具體地說,戰略管理不是強調企業某一事業部或某一職能部門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制定企業的使命、目標和戰略來協調企業各部門自身的表現,這樣也就使戰略管理具有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特點。
2.戰略管理的主體——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由于戰略決策涉及一個企業活動的各個方面,雖然它也需要企業上、下層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參與和支持,同時企業的最高層管理人員介入戰略決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由于他們能夠統觀企業全局,了解企業的全面情況,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對戰略實施所需資源進行分配的權力。
3.戰略管理涉及企業大量資源的配置問題。企業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實體財產和資金,其調配包括在企業內部進行的調整以及從企業外部籌集。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戰略決策都需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致力于一系列的活動,而實施這些活動需要有大量的資源作為保證。因此,這就需要為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對企業的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合理配置。
4.戰略管理從時間上來說具有長遠性。戰略管理中的戰略決策是對企業未來較長時期(5年以上)內,就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等進行統籌規劃。雖然這種決策以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當前情況為出發點,并且對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指導、限制作用,但是這一切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是長期發展的起步。從這一點上來說,戰略管理也是面向未來的管理,戰略決策要以經理人員所期望或預測將要發生的情況為基礎。在迅速變化和競爭性的環境中,企業要取得成功必須對未來的變化采取預應性的態勢,必須要企業做出長期性的戰略計劃。
5.戰略管理需要考慮企業外部環境中的諸多因素。企業是存在于一個開放的系統中的,它們影響著外部環境,但也更多受這些不能由企業自身控制的因素所影響。因此在未來競爭的環境中,企業要使自己占據有利地位并取得競爭優勢,就必須考慮與其相關的因素,這包括競爭者、顧客、資金供給者、政府等外部因素,以使企業的行為適應不斷變化中的外部力量,這樣企業才能夠獲取繼續發展的動力。
從戰略管理的特點來看,戰略問題可以歸根為資源配置問題,成功的戰略必須將主要的資源用于最關鍵最有價值的領域。公司的目標可以集中企業資源、統一企業意志、振奮企
業精神,從而更好地指引和激勵企業,以取得更好的業績。戰略制定者的任務就在于認定和表明企業的目標。企業戰略是企業具有長期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的目標和使命。
二、戰略管理與預算管理關系
(一)戰略與預算的關系
戰略是為實現企業使命或長遠目標而確定的整體行動規劃,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有與之相應的管理手段作為后盾。而全面預算管理就是一種集系統化、戰略化、人本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管理模式。它通過業務、資金、信息的整合,明確又適度的分權和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作業協同和戰略的有效貫徹、經營活動改善、價值增加的目標。沒有預算做支撐,企業戰略的操作性也會大大減弱;而沒有以戰略為引導的預算也缺乏目標性,這樣對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價值也是不利的。具體來說,戰略和預算的關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戰略為預算指明方向;預算目標可以解讀并修正戰略;預算編制可以細化戰略實施方案;預算動態管理可以落實戰略。
1.全面預算管理是對戰略目標的程序化和可度量化。由于戰略目標是一個長遠的方向性目標,因而在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和運轉過程中難以把握,難以落實到具體的執行流程及考核。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使預算的執行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同一過程,將相對抽象的戰略管理細化為生產預算管理、銷售預算管理、籌資預算管理等可操作可控制可考核的預算管理模塊。這樣的戰略管理才更有實際意義。
2.戰略管理是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和導向。企業戰略決定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導向,要求企業在立足于自身戰略規劃及公司所處的發展周期和市場環境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算管理模式。例如:創新期和成長期的企業一般選擇規模導向下的預算管理模式,因為其一定時期內的戰略是為了增加市場占有額及擴大公司規模;而成熟期的企業宜選擇收益導向下的預算管理模式,在相對有限的發展空間下通過降低成本等形式提高利潤。
3.預算的監督和控制有利于企業戰略管理的調整和優化。通過預算監控可以發現企業未能預知的機遇和挑戰,這些信息通過預算匯報體系反映到決策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動態地調整戰略規劃,提升企業戰略管理的應變能力。企業戰略必須適應企業自身的客觀情況,在發現戰略管理的弊病或者找到更優的戰略管理途徑時可根據具體情況作相應的調整。
(二)預算管理目標定位
預算管理是一種戰略管理。企業預算管理是把企業目標、方針政策和經營活動有效結合起來的一種管理機制,因而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一種戰略管理。具體表現在:
1.目標的定位。企業經營目標實際上是企業戰略目標在不同階段、時期的具體表現形式,而預算目標又是經營目標的細化和表現形式,不同階段預算目標的實現構成了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支撐平臺。
2.戰略與經營活動的關系。預算管理機制的引入,使企業的戰略意圖得以具體貫徹,長期預算得以銜接、短期預算得以落實。一般來說,企業經營戰略是企業的總方針,應該體現在長期預算中,而短期預算作為一種行為的安排,使日常的經營活動或企業的戰略得以溝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環的預算系統。
三、發展規劃與全面預算的關系
(一)制定發展規劃是落實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保證
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是全面預算管理活動的導向標,是企業在對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的中長期發展目標與戰略規劃。企業一般根據戰略規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編制全面預算,并將年度目標分解落實。戰略與預算是一種互動關系,預算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戰略落實。
企業在實施戰略管理之前,應該進行市場調研和企業資源的分析,明確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并以此為基礎編制各期預算,是企業各期的預算前后能達到良好的銜接,盡量避免盲目預算,從而使日常的預算管理為企業實現其長期發展戰略奠定基石。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期間是從長期來說的,而全面預算體系的預算指標是按年度來算,因此長期戰略目標的分解和落實并不能直接貫徹于全面預算管理指標體系中。此時,發展規劃成為連接企業戰略目標與全面預算指標體系的橋梁。
所以,發展規劃的構建對全面預算能否有效實現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一是發展規劃是預算指標與戰略目標實現的橋梁。二是企業發展的中長期發展計劃是戰略和預算連接的優選工具。
(二)發展規劃的具體制定方法
在戰略管理體系下,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制定可以通過競爭環境分析、投資價值分析和戰略評價等體系,以期更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維持自身發展的科學性。
競爭環境分析體系主要包括內部競爭環境和外部競爭環境的分析。其模塊主要有:持續經營能力評估,情景分析,情景選擇,企業及內部組織規劃和規劃的滾動調整。
投資價值分析體系主要側重于存量資產管理和已決策增量資產建設管理,它是針對增量資產建設管理的事前控制不足的弱點設計的。該體系以確定資本性支出項目優先為主要功能目標。
戰略評價分析體系主要是為防止獨立預算體系下可能出現的投資沖動和目標短期化行為而建立,以對預算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和修正,戰略規劃評價系統從最佳資產結構和公司價值最大化出發,推算支持長期價值實現預算指標的合理區間,并與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的相關指標進行比對和修正,確保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為了提高年度預算目標值的科學性,還應參考其他因素進行適度修正。
1.行業標準。企業的發展首先是放在其所處的行業環境中的。所以行業標準是預算目標制定的主要參照因素之一。選取行業標準修正,主要是將本企業的各種效益指標與同行業進行比較,得出企業在行業中的效益情況。并經比較分析后確定企業發展與提升的空間,這樣確定的預算目標才更具科學性、可行性。
2.歷史趨勢。企業的長期發展應建立在其歷史發展的基礎之上,確定其長期發展的趨勢和走向。將趨勢值作為修正企業年度預算目標的因素,可以體現企業發展的特點。在考慮歷史趨勢因素時,應以企業上年完成利潤或前幾年完成利潤的平均數為基礎,并結合其他因素,確定一個固定的加成比率來確定預算目標。但與此同時,這一方法應建立在企業過去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否則可能會受現實主觀因素的影響(如:管理層追求利潤最大化,人為調節利潤)。
綜上所述,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強有力的戰略實施機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要意義。企業如能基于戰略管理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就能夠克服傳統預算管理的缺陷,有力地支持企業實現其戰略,提高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應對國際國內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基于戰略管理的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可行性,而且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它也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