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0393.67億元,同比增長8.3%,占GDP比重提升至42.5%,發展勢頭良好。近年來,深圳稅務部門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黨委部署,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優惠政策為研發“續航”
走俏國內外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深圳一張亮麗的名片,為深圳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續航力”。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電池技術是關鍵。目前,深圳的光伏、鋰離子儲能等技術處于全球前列,四大鋰電材料全球市占率超過20%。
“但20多年前,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鋰電池隔膜的技術和生產都被美日企業所壟斷,售價貴、供應少,是一大‘卡脖子’技術難題。”深圳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昌紅回憶,“我們從原料配方、工藝技術到設備設計,只能全部從零開始,一點點攻克技術難題。”
在研發道路上,實實在在的稅收優惠給了企業堅持到底的信心,該企業近三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近1.39億元。“有了稅收政策支持,我們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很大,投入金額占年銷售額的3%以上,最高時達到10%。”王昌紅說。在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星源材質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并取得了累累碩果。
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海洋生物科技研發的企業。公司財務人員馬騰說:“公司產品研發周期相對較長,每年在研發及運營上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近年來,稅收優惠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讓企業享受到的稅收紅利越來越多。”據統計,華大海洋2022年享受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330萬元,留抵退稅28萬元,出口退稅9萬元。“公司將這些稅款優惠投入到研發環節,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馬騰說。
“定制服務”為創新減負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關鍵在于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為精準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深圳稅務部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不斷做精做細稅收服務,把經營主體“盼的事”變成稅務部門“干的事”,以“定制服務”等方式,全力服務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有稅務部門的陪伴。”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立珍介紹,作為深圳科技消費電子領域的代表企業,綠聯科技一直受到稅務部門的幫助。“2022年我們收到出口退稅8000多萬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1600萬元,優質的稅收服務讓我們享受了足額的稅費優惠,減輕了經營負擔,可以更加專心搞研發了。”王立珍說。
據了解,深圳稅務部門立足深圳“創新之城”定位,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色和實際需求,創新推出精細服務“組合拳”,為企業配備首席聯絡員,點對點開展精準輔導,一對一提供全鏈條服務,確保第一時間掌握需求、第一時間跟進服務、第一時間辦結業務。
此外,深圳市稅務局還將“微稅廳”搬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在光明區玉塘街道高科創新中心產業園落成的全市首家產業園區“微稅廳”,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社保繳費、發票代開、遠程辦稅等“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的便捷高效“微稅廳”,打造“15分鐘辦稅服務圈”,實現企業業務“一廳通辦”……
數據分析為發展出謀劃策
深圳市鹽田區濱海資源極為豐富,海岸線長達30公里,全球單體吞吐量最大的集裝箱碼頭——鹽田港聯通全球,沙頭角深度對接香港,具備發展世界級港口經濟和都市海洋經濟、成為深圳“海洋攻勢”主戰場的區位優勢。
立足深挖稅收大數據“富礦”,為海洋產業集聚注入強大動力,深圳市鹽田區稅務局聚焦海洋產業展開稅收經濟分析,深入剖析深圳市海洋產業發展現狀,撰寫深圳海洋經濟發展報告,為推動深圳海洋經濟產業集群發展建言獻策,得到了深圳市委領導的肯定批示。
聚焦深圳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目標,深圳市稅務局依托“析稅人”專業團隊,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稅收經濟分析產品,發揮以稅咨政職能作用。
龍崗區稅務局開展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調研,深入調查當前深圳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困境,提出對策建議;光明區稅務局凝聚稅收共治合力,與區財政局、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局等多個部門共同組建稅收提質增效專班和財稅分析專班,形成產業專題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