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的江西,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吳越文化和嶺南文化交融,孕育出一系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婺源綠茶、萍鄉煙花爆竹……
數據顯示,江西省現有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558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8項,涉及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美術等10個類別。為有效推進全省非遺項目的高質量傳承和發展,國家稅務總局江西省稅務局以稅惠紅利和貼心服務相伴,讓更多“守”藝人成為稅收受益人。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大師黃云鵬制作的仿古元青花“三顧茅廬”紋罐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仿古瓷瓶“蕭何月下追韓信”被南京博物院收藏,仿古霽藍白龍梅瓶更是作為向英國女王饋贈的禮品。“皇窯主打的是青花技藝,按照父親的意愿,我們一直致力于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黃云鵬之子、景德鎮皇窯陶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黃濱表示。
講到稅務部門對非遺企業的支持,黃濱尤其提到了稅務部門推出的“政策找人”服務舉措。在稅務部門的主動提示下,景德鎮皇窯陶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及時享受了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87萬元。
聚焦非遺產業,江西稅務部門運用“線上+線下”方式,通過“贛稅行”掌上服務平臺、電話、短信等渠道,區分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等不同群體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今年以來,江西稅務部門已將9批次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至非遺產業的19.85萬戶次納稅人。
稅費優惠為非遺產業守正創新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江西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建華說:“今年公司收到出口退稅款近70萬元,第二季度還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近150萬元。在這些資金的支持下,公司離建成數字化茶廠目標更近了一步。”該公司今年在保留傳統炒、揉、抖、烘等十余道制茶工序的基礎上,購置了更加先進的智能化設備,實現了對溫度、濕度、發酵程度的實時精確監控。目前,公司一年可產精制名優茶200噸、大宗茶5000噸,預計今年生產總值將突破6000萬元,同比增長30%。
在上栗縣,為紀念袁隆平院士而推出的“禾下乘涼”稻穗日景煙花走紅網絡。研發這個產品的是江西省江豐花炮連鎖實業有限公司。“走紅背后是巨額資金的投入。這個項目我們投資上百萬元,經歷了上百次試驗。”該公司負責人曾江說道。為保障公司順利推進新產品研發,稅務部門組建了“栗稅無憂”志愿服務隊,通過一企一策精細輔導,幫助公司用好煙花爆竹行業政策,解決了公司在輔助賬設置、財稅處理等方面的涉稅問題。
“去年我們研發投入近百萬元,接近營收的1/10,今年我們計劃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爭取再打造出幾款網紅產品。”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后,曾江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前不久,在江西省旅發大會煙花文藝晚會上,該公司又推出了高60多米、寬35米的巨幕煙花畫面,向世人展現了上栗煙花的創新能力。
國家稅務總局江西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西稅務部門不斷拓展精細服務內涵,通過建立稅企直聯服務機制、設立龔全珍服務聯絡站、組建專家團隊等方式,暢通非遺傳統技藝企業稅費服務需求響應渠道,解除了更多非遺傳統技藝納稅人發展的后顧之憂,幫助他們走上更大發展的舞臺。下一步,江西稅務部門將繼續加大非遺產業幫扶力度,在文化保護和傳承道路上守好至臻匠心,與更多“守”藝人同行,推動非遺產業在新時代煥發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