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夏種時節,齊魯大地滿目“豐”景。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以稅惠農、以稅助農、以稅興農,從育種、豐田、增技三方面入手,助力維護糧食安全、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
育良種,開創種業“芯”未來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事關農業產業的源頭性、基礎性工作。作為農業大省,山東堅持科技發力,優化種業產業鏈條,實現農作物、畜牧、蔬果等種業多點“破圈”。
位于新泰市的泰山百合園內,萬畝百合爭奇斗艷、搖曳生姿。依托百合特色產業,新泰市不斷完善百合種質資源保護,從研發育種到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觀賞旅游,已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功打造“山東省百合小鎮”。
“在百合良種的選育過程中,稅務部門給予很大支持。”山東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愛杰表示,去年以來,在稅務干部的輔導下,該公司獲得增值稅優惠440多萬元、企業所得稅優惠70余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30余萬元。“在稅收支持下,我們加大研發力度,現在年產良種百合種苗10億株,占國內百合良種市場的15%。”吳愛杰說。
良種還需配良法,好的品種加上先進的種植技術,才能發揮出最大優勢。作為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種業企業代表,山東金諾種業有限公司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技術合作,成立國家級玉米試驗聯合體,以“優質、高產、矮稈、耐密、多抗、后期脫水快、適合機械作業”為研究開發和選育方向,成功培育玉米新品種12個,增產效益在15%以上。
“去年以來,我們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24萬元、農作物新品種選育企業所得稅優惠335萬元。在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們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實現了種源自主可控,公司發展蹄疾步穩。”公司總經理張晨說。
在種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山東稅務部門還深化稅收大數據運用,開展政策落實效應分析,對種業企業開展“定制式”“套餐式”服務,精準對接涉稅訴求,賦能“種子芯”,助力“種業強”。
灌良田,筑牢“耕”基保糧安
良田有保障,糧食才滿倉。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實現糧食安全,耕地必須健康。為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山東稅務部門聚焦涉農企業各環節的發展需求,精準落實涉農稅費優惠政策,為守護良田和保護耕地添動力、開新局。
昔日貧瘠的鹽堿地如何變成豐收田?位于濰坊最北部的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75%的土地為鹽堿地,其中40%屬于重度鹽堿區。近年來,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運用鹽堿地工程技術、生物技術、節水澆灌技術等,降低和控制農田地下苦咸水水位,排除土體中過高的鹽分,改良鹽堿地土壤結構,讓昔日“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的鹽堿地,變為今日價值“高地”,實現糧食豐產豐收。
“鹽堿地土壤綜合改良后,平均畝產比去年增加約5%。”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綠神鹽堿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樸從男介紹,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稅務部門問計問需,講解涉稅實操問題,最近輔導他們開具了50余萬元的農產品銷售發票。
同樣在鹽堿地種出“金疙瘩”的東營市,作為國家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始終堅持“以種適地”與“以地適種”相結合,不斷向鹽堿地要單產、要效益。東營廣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乘著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東風,積極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成立耐鹽植物功能食品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在鹽堿地開發利用、發展數字農業、特色種業和種質資源培育、生態化利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年產能不斷增長的背后,離不開稅收政策的蓄力添勁。“去年以來,我們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512.6萬元。我們將用這筆資金建設200畝耐鹽酸棗種質資源圃和2000畝標準化種苗繁育示范園,打造黃河三角洲10萬畝酸棗產業化基地。”東營廣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長馬德寶說。
為進一步助力鹽堿地生態高效綠色農業發展,山東稅務部門派駐稅收專家顧問團隊,針對涉農平臺企業、小微企業的多元化涉稅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一對一解決方案,切實為企業消除成長障礙、注入發展動能,讓鹽堿地成為企業茁壯成長的希望之地。
施良技,沃野澎湃“新”力量
在齊魯大地廣袤的田野中,各種代表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入田間勞作,成為農業生產的“動力引擎”。
無人拖拉機、自動播種機、自走式打藥機……在滕州市鑫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智能化農機設備讓人眼前一亮。相比于傳統作業模式,智慧農機可通過全面機械化、遠程遙控、無人駕駛等方式,逐步實現對農業生產“耕種管收”等環節的全方位支撐,在“良技”的加持下,實現增產增效。
“新型的農業生產機械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公司致力于發展智慧農業,除基礎的農機購置補貼之外,稅務干部專程為我們講解了批發零售農機免征增值稅、農業機耕服務免征增值稅等相關政策,政策紅利的疊加效應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助力。”鑫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滿高劍說,各類現代化農機裝備已經成為春耕秋收的“主力軍”。
糧食安全不僅需要農機裝備的科技賦能,還離不開高效科學地施肥。作為國內化肥領域的龍頭企業,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用良技“增肥”土地,與美國著名測土機構Agsource實驗室聯合推出“蚯蚓測土配方新技術”,成立蚯蚓測土實驗室,提供植物組織樣本檢測、農田水質檢測、肥料檢測項目。目前,蚯蚓測土實驗室累計檢測土樣6萬余個,服務耕地1億畝。
“我們不斷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去年,我們享受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為企業節省了6112萬元。公司緊接著推出了添加微量元素的‘蚯蚓測土25-10-16’產品。使用我們新產品的水稻田,每畝地產量大幅提升。”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進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