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現狀
1.損益核算不實,虛增收入利潤.《企業會計準則》第六章第四十五條規定:"企業應當在發出商品、提供勞務,同時收訖價款或者索取價款的憑證時,確認營業收入".根據2001年內部審計資料測算的情況來看,企業、單位在收入、費用、利潤的核算方面失真現象達69.1%;企業、單位收入、費用不實的達54.5%.不少企業、單位在收入的確認上存在著主觀隨意性的傾向,為了虛增利潤,不遵守收入確認的標準,提前確認(本不該確認的)某些收入,如有的企業、單位將尚未實現的銷售收入確認為收入,有的通過互開發票的形式虛擬經濟業務事項來實現收入.也有一些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單位在完不成利潤指標時,從自身利益出發,不如實地反映企業、單位的經營成果,采取隱瞞費用、虧損,虛報收入、少轉成本、少提稅金及各項提留款等不正當手段來虛增利潤.
2.假定估計負債,虛列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支出在會計核算中有嚴格的規定,但一些企業、單位無視會計法規,將不該列入或根本沒有發生的支出列入成本費用.在內部審計中發現,有些企業、單位的成本核算變形扭曲.部分企業、單位在計算年終利潤時往往搞"彈性成本",在成本內容的分配上帶有主觀隨意性;有些企業、單位還根據與事實不符的假定,亂擠亂攤成本,蓄意弄虛作假,隱瞞或刪除有關經濟交易事項.有些企業、單位在利潤較高的年度,估計一些費用、損失,如預提費用、貸款損失準備和或有負債等,形成秘密準備儲存起來,"以豐補歉",進行利潤平滑;也有一些企業、單位為了達到擠占國家稅收、少繳所得稅的目的,也極力隱瞞利潤.
3.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缺失誠信.在內部審計時發現,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原始憑證失實失真現象屢有發生.企業、單位利用原始憑證弄虛作假進行違法、違紀活動,已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有的企業、單位動用所謂的變通手法,將對外送禮,對內發放的支出,就從一些商店開張發票報賬;有的企業、單位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請吃、旅游、會議、發放紀念品等費用支出均開成資料費、住宿費、交通費報銷;有的企業、單位利用虛開工程款、銷售收入等來調節利潤;有的企業、單位在把固定資產等以實物方式對外投資時,不通過財務辦理手續,使資產處于體外循環;有的企業、單位將長期對外投資款掛在賬上,也不簽任何協議,長期不反映對外投資的收益情況.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
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它貫穿于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于人際關系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惡為評價標準,并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是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即精神上的動力要來起作用的非強制性規范.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現代會計職業首先的形成與發展,往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1)以會計職業責任和義務為核心,重在社會對個人的"防范",理論對欲望的"束縛"的他律階段.(2)以會計職業良心為核心,會計工作職責轉變為會計人員內心首先感與首先行為準則的自律;(3)職業良心在職業目標的統帥下融為一體,職業道德的他律性與自律性高度統一,外在導向的價值目標定會計職業首先守則,加強會計職業首先教育,能主會計人員增進會計職業修養三位一體,是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首先風尚和改善會計職業,并卓有效地保證其他會計規范順利貫徹實施的重要條件.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會計職業道德研究現狀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幫助,如果想了解學習更多會計實操、稅收實務問題,可以關注“中國會計網”公眾號,進入會計實務交流群,免費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