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和全國監管局工作會議要求,圍繞“加強、聚焦、優化”工作方針,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不斷拓寬監管視野,延伸監管鏈條,創新方式方法,深化閉環監管,有效推動部門決算審核工作提質增效。
一、強化工作統籌,提升政治站位
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將決算審核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健全預算制度、提高財政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審核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下設審核現場組,抽調骨干力量參與審核工作。二是加強過程控制。統籌謀劃制定審核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審核內容,明確審核重點,強化紀律要求,壓實工作責任,嚴格執行匯報和合議制度,有效保障審核工作質效。三是加強業務統籌指導。組織參審人員集中參加部門決算業務網絡培訓班,開展查前培訓,集中學習決算審核工作通知、預算管理文件、審核案例等,對新變化、新規定、新要求開展專題研討,聚焦審核重點。成立綜合組,負責上下溝通協調,確保審核口徑和政策把握的一致性。
二、強化主業貫通,提升監管視野
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將決算審核作為屬地部門預算閉環監管的關鍵環節,強化其對預算編制、執行結果的反映和促進功能,持續做深做實做細。一是堅持系統思維。實現決算審核與預算審核、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銀行賬戶監管、內部報告審核等工作的網格化貫通,在決算中全面排查日常監管中發現的資產、財務、會計、內控、績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落實財會監督主責。二是聚焦重點事項。在審核決算編制規范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的同時,重點關注部門預算管理改革重點任務、預算資產財務重點違規問題,及時糾偏,規范決算編制,推動制度完善,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不斷提升監管的視野和層級,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在決算審核工作中結合單位業務特點,從推進高效履職、落實部門預算管理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開展信息調研工作,以財政視角、監管視角,更多為財政發展建言獻策。
三、強化結果應用,提升整改實效
加強審核結果應用,推動完善閉環管理,提升預算管理水平、財政資金分配效率和使用效益。一是分類處理促進問題整改。對填報質量等技術性問題,要求立即調整;對預算資產財務會計制度執行類問題,要求及時糾偏,并從制度上完善規范;對系統性、多發性問題,結合實際充分研判,及時向財政部報告。二是強化信息反饋。制定整改清單臺賬,及時跟進落實,在常態化監督等工作中開展回頭看,確保整改到位。三是堅持點線面結合。對審核中發現的典型性、苗頭性問題長期跟蹤,并以屬地單位為面、系統為線,進行擴展和挖掘,逐個部門梳理、逐個系統規范,不斷改進財政財務管理。
四、強化數字賦能,提升審核精度
創新監管方式方法,通過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積極搭建“大數據+”監管框架。一是開展線上分析。充分利用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部門決算審核模塊,結合自建平臺,加強對預決算數據的挖掘。全面了解被審核單位基本情況和核算特點,為審核夯實基礎,提供指針。二是積極推進數據共享。強化數據賦能,探索一體化系統中部門預算監管各模塊數據的聯動分析運用,提升決算審核工作信息化水平。三是實現數據增值。針對決算審核和數據分析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典型情況,擴大調研和監管覆蓋面,開展專題分析,探索分層分類監管,為推動財政改革和加強預算管理提供支撐。
五、強化聯動機制,提升協同效能
加強協同監管機制建設,壓實預算單位責任,實現監管局與預算單位同向發力。一是發揮二級預算單位牽頭作用,在推動預算單位全面規范、建章立制上持續下功夫。通報審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要求各預算單位在系統內對照自查,舉一反三,起到“查出一個點,規范一條線,提示一個面”的效果。二是搭建協同監管平臺,印發通知,進一步細化駐皖預算單位財會監督、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工作要求,落實與預算單位間的信息報送反饋、聯絡會商、成果利用、人才培養等機制。三是加強溝通交流。利用現場審核之機,開展座談交流,整理分析相關單位反映的難點、堵點、熱點問題,分類推進解決。做好政策宣貫和服務保障,繼續組織預算單位參加預算資產財務管理培訓班,持續提升預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