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中,湖北、貴州、寧夏三地稅務部門圍繞“稅助發展 向新而進”主題,共同開展“稅護河山青綠 添彩美麗中國”活動,以綠色稅制引導企業向“綠”而行、因“綠”而興,共同構建美麗中國綠色未來。
新能源“乘風而上” 綠色產業增活力
深入陽新筠山山脈,一排輪轂高85米、葉片長56.5米的風電機逐漸映入眼簾,一個風電機每轉一圈,就可以發出約2.6度的綠色電能,而這條山脈的山頭上矗立著40臺像這樣的金風風電機組。
2015年湖北能源集團黃石風電有限公司投資7.03億元,占地302.59畝,建設了40臺2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黃石電網結構,在緩解電網輸電損耗、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該公司值班站長姜吉介紹:“投產初期,我們的資金還未回流,現金流周轉壓力非常大,還好當時稅務部門輔導我們申請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額1750萬元,為我們順利渡過初創期給予了很大幫助,F在我們一年能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42億萬千瓦時,相當于94萬家庭的用電量,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65萬噸。”
國家稅務總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稅務局主動走進湖北能源集團黃石風電有限公司,上門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宣講“綠色稅制”政策,助力新能源產業降本增效。“我們國家鼓勵綠色產業發展,對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很大。隨著你們的發展逐步走上快車道,2024年還可以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稅務干部柯希鵬介紹,“企業‘心上事’就是稅務部門的‘上心事’,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稅務局將繼續關注湖北能源集團黃石風電有限公司的發展情況,加強涉稅輔導,定期跟蹤反饋企業享受稅收政策情況。同時調研梳理轄區新能源企業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優質納稅服務,為綠色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新思路“變廢為寶” 因時制宜助發展
光大環保能源(織金)有限公司是一家通過焚燒生活垃圾發電的企業。該公司設計垃圾日處理量為600噸,理想狀態下,可發電24萬—26萬度,上網電量22萬—24萬度,產生收益13.8萬元左右。
自2019年11月該公司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網發電以來,累計為織金縣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40萬噸,上網電量約2.01億度,節約標煤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萬噸。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繪出共同富裕和“雙碳”目標共贏圖。
“環保節能設備價格高,購置費用對我們制造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好在采購環保專用設備、焚燒垃圾發電等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光大環保能源(織金)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葛黎說:“2023年以來,我們累計申報享受企業所得稅、環境保護稅、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額62萬余元。稅收紅利給予的‘真金白銀’,為企業發展注入了‘綠色’能量。”
垃圾發電,變“廢”為“寶”,循環經濟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綠色稅制的支持。近年來,織金縣稅務局充分發揮環保稅正向激勵作用,構建“以環境保護稅為主、多稅種調節為輔”的政策落實體系,抽調業務骨干組建專項服務團隊,精準鎖定綠色企業,提供“一企一策”的首席稅費服務,貫穿“資源開采—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全環節,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進行政策輔導,輔導企業盡享稅惠紅利,幫助企業算清“生態賬”,助推企業積極從“被動減排”向“主動治污”轉變,讓“退、減、緩、免”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實,為經濟發展增加“含綠量”。
新技術“點石成金” 生態項目添動能
在青銅峽工業園區寧夏鼎輝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排排電解槽整齊擺放,含鋅物料正被電解成鋅片,鋅片經過熔煉提純后,形成高純鋅錠。“這個鋅片是通過新型的氨浸法,從鋼鐵廠的煙道灰中冶煉出來的,純度達到99.999%。”公司財務負責人張英舉著銀光閃閃的鋅片介紹。
作為一家專注于含鋅工業固廢開發和循環利用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在研發投入上,鼎輝科技敢于“下血本”, 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開展了深度產學研合作,組建“高效清潔冶金技術團隊”,相繼建設了自治區含鋅固廢綜合利用創新聯合體和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打造寧夏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研發基地,研制出國內最先進的氨法處理含鋅工業廢渣物料回收有價金屬技術。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是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唯一出路。”張英表示,近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的不斷提高,是鼎輝科技邁開大步、持續追加研發投入的底氣。據統計,2021年至今,鼎輝科技累計減免各項稅費約692萬余元,其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542萬余元。
吳忠市稅務局對全市企業分級分類建立“網格化”稅企溝通機制,稅務干部定點聯絡企業,針對不同類別的納稅人采取不同服務舉措、不同溝通方式,因企施策,兜底服務,幫助納稅人繳費人及時了解和享受政策的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