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專項核查工作是切實發揮財會監督職能作用、強化財經紀律約束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財政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吉林監管局通過細化前期準備、優化核查方法、強化溝通機制、深化成果轉化四個維度,全面提升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專項核查工作質效,進一步推動實現財政科學化管理。
一、堅持“量體裁衣”,在細化前期準備上出真招,提升專項監督核查精度
一是深刻認識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重大意義,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精神,準確把握財會監督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把準工作方向,緊盯財稅政策執行有效性、財政資金安全性、財務管理規范性,著力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二是注重主動謀劃,統籌協調,抽調主要力量成立專項核查組,分設3個核查小組同步開展,加強對預算執行監管相關實施辦法、問題糾偏整改規則等法規政策的學習,開展問題整理歸納、案例分析研討等工作,聚焦目標任務,統一核查口徑。三是組建各展其長的預算、資金、資產管理等核查“突擊隊”,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田”,緊盯發現的典型性、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深挖細研,實現核查工作有的放矢、精準有效。
二、堅持“與時俱進”,在優化核查方法上謀新招,拓展專項監督核查廣度
一是聚焦精準高效,注重監督效能,不斷優化監管方式,充分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監控模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運用大數據篩查分析手段,多角度收集梳理疑點線索,分層次遞進式開展核查工作。二是查閱被核查單位有關預算、資金、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對預算管理、資金使用、資產配置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核查,推動核查過程由“表”及“里”,確保問題查得深、查得透。三是實行“日碰頭、周匯總”的工作制度,核查組成員在每天專項核查工作結束前進行集體研討,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審視問題,對共性問題統一核查標準和核查尺度,確保核查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著力提高審核質效。
三、堅持“監管服務并重”,在強化溝通機制上想妙招,提升監管服務深度
一是提升服務意識,強化業務指導,結合部門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財經紀律專項核查等工作,及時向預算單位傳達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有關規定和要求。同時,召開溝通座談會,利用微信、電話等多種途徑搭建常態化、便利化溝通交流機制。二是健全完善預算監管聯動機制,建立與稅務、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的聯動監管工作機制,打破固有監管思維,推動常態化監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三是以現場核查為契機,做好“挑毛病”監督員的同時,當好“提建議”的“服務員”,深入了解預算單位在預算、資金、資產管理中面臨的難點和突出問題,找準問題關鍵癥結和深層次原因,形成調研材料,切實用調研成果推動財會監督和財政科學管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真正做到寓監管于服務,以服務促監管。
四、堅持“以查促效”“齊抓共管”,在深化成果轉化上亮硬招,提高財政科學管理能力水平
一是以加強財政科學管理為目標,將發現問題轉化為改進預算單位預算執行、資產管理等契機,積極主動回應預算單位業務培訓需求,組織舉辦預算管理業務培訓班,促進預算單位強化預算編制、項目管理和績效管理,從經常按慣性思維、靠經驗辦事向更多按規則先行、按制度辦事轉變,切實提高財政管理的法治化。二是以注重查找問題根源為切入點,舉一反三,以點帶面,推動預算單位開展同類問題的自查自糾,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不斷提升財政管理的精細化、標準化。三是結合開展的中央預算單位預決算編制審核、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銀行賬戶管理等工作,將日常監管成果運用到專項核查工作中,深化部門預算閉環監管,有效促進財政管理的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