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產業興旺,離不開好政策的支持。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656億元。直達快享的稅費支持政策,活了企業,興了產業,提了信心,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注入“稅動力”。
立足長遠,助力企業走綠色發展路
“晶硅光伏產業是重資產行業,前期投資大,成長周期長,市場競爭激烈,技術更新迭代快。我們企業在建設期間累積了較大的增值稅留抵稅額,占用了不少資金。”包頭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世平介紹,稅務部門持續優化服務舉措,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稅收優惠套餐”。2022年,公司享受稅收減免3298萬元,收到7833萬元留抵退稅。“有了這些資金,我們聚焦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在新能源賽道上跑出更好成績。”王世平說。
包頭市搶抓“雙碳”和“硅能源”戰略機遇,全力打造“世界綠色硅都”旗幟型產業集群,加快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包頭市稅務部門組建“硅都稅務服務團隊”,與新疆準東開發區、江西上饒市、云南保山龍陵縣、四川樂山五通橋區稅務部門聯合開展服務晶硅光伏產業跨區域稅收合作,建立產業全鏈條稅收服務綠色通道,實施智能識別、及時響應的定向需求管理,為晶硅光伏企業提供專業化、高效化、定制化的稅費服務,幫助企業暢通信息渠道,優化產業布局,及時、快捷、順暢地享受各項稅費支持政策。
在巴彥淖爾,稅務部門持續釋放稅費紅利,與企業一起守望相助,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2022年以來,2000多萬元的稅收優惠和120萬元的留抵退稅是國家給予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深深扎根烏蘭布和沙漠的動力。”巴彥淖爾市圣牧高科生態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文光說。稅務部門精準落實系列稅費支持政策,成立工作團隊,推出無紙化退稅和遠程幫辦服務,確保企業及時精準享受政策紅利。
“在稅費政策紅利的助推下,我們公司的訂單量實現了逆勢增長。這給企業走出陰霾、提振信心注入更大動能。兔年的春天已經來臨,我們將利用這筆資金,繼續投入牧草種植、技術升級當中,為荒漠化治理和中國奶庫建設貢獻力量。”劉文光說。
立足實際,幫扶特色產業展開新畫卷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北緯45度,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依托資源優勢,內蒙古乳制品加工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涌現出一批全國知名的乳制品領軍企業。
談到稅費政策時,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稅務專業副總監田宇鐘說:“稅務部門圍繞行業特點,組建專業團隊,對我們集團所涉及的稅費優惠政策精準輔導,幫助我們盡享各類優惠。”
“有精度、有速度、有力度的稅費服務,讓伊利發展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快、走得穩。”公司稅務總監陳勇說。
陳勇表示:“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來看,稅費政策關系到企業的戰略決策、供應商的選擇和規范企業管理等方面問題,伊利集團將持續設計更加優化合理的業務模式和價值鏈,進一步為企業拓展發展空間。”
立足科技,托起企業研發創新夢
在呼倫貝爾扎蘭屯市,食品制造業是當地縣域經濟主導產業之一。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玉米全產業鏈條。2022年,該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約9000萬元。
公司財務部負責人王宏志說:“2022年,我們的研發投入達到3.32億元,收獲了氨基酸高效綠色制造工藝等12個專利。這9000萬元的扣除額,填補了企業研發資金缺口,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幫助我們‘輕裝上陣’。”王宏志表示,稅費支持政策極大提高了企業生產經營的信心。
目前,該公司的年深加工玉米量已達到220萬噸,當地生產的玉米得到就地加工增值,6000人實現本地就業。這不僅帶動了當地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還有力拉動了地方商貿物流業、服務業和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同樣為研發投入大額資金的,還有專業從事作物類原料藥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內蒙古萊科作物保護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已投資4億元,取得28個品種的農藥登記證,是農業農村部“農藥定點企業”,已擁有10項專利。
“創新活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一項研發創新從開始到創新成果轉化利用,時間跨度長且耗費資金較多,稅務部門的全程服務和稅費支持,大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我們去年已經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766萬元,這讓我們在核心產品研發上有了更充足的底氣!”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楓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