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占地6000余畝的國電投磴口縣200兆瓦光伏治沙項目區,42萬塊光伏板在浩瀚沙漠安靜佇立,依次排列匯成藍海,64個發電單元吸足光能,源源不斷地將電力匯入蒙西電網。“板上發電、板下草方格固沙+梭梭苗栽植”已成為當地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式。
要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變化,就要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據國家電投集團磴口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廠站副站長安迪森介紹,光伏發電與沙漠治理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當地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由之路。但是光伏板只有二十幾年的壽命,前期投資成本高,前后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很多光伏企業因此難以為繼。
“在困難時期,700多萬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為我們繼續發展增強了信心。”收到稅收減免的安迪森接著說,“我們會利用這筆資金繼續助力‘三北’防護林建設和設備升級改造,讓更多的人用上光電,用綠色發展為新型工業化體系構建作出貢獻。”
風機錯落排列,葉片隨風轉動,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隨之產生,輸送到變電站升壓上網,傳輸到需要的地方。在通遼市扎魯特旗阿日昆都楞鎮,一座座大風車、一條條輸電線,編織出扎魯特旗風電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夢想。
蒙東協和扎魯特旗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就是這“綠色夢想”的其中一員。這是一家集風電、供熱、光伏發電為一體的新能源企業,成立以來,完成了多次特殊情況下的保供電任務,向蒙東電網輸送清潔電力達45.17億千瓦時。
公司財務負責人王樹清說:“公司享受風力發電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減免稅款近400萬,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釋放了資金空間。去年減免的稅款,我們用在了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這也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我們會為‘藍天碧水凈土’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工業綠色化發展離不開稅費優惠政策的一路助力。內蒙古各級稅務部門在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上持續用力,以實實在在的稅惠促發展,支持企業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支持內蒙古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
“自公司建成投產以來,稅務部門就一直護航企業穩步向前邁進,特別是在公司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持尤為明顯。”內蒙古京能岱海新能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段鵬飛介紹道。
在烏蘭察布,涼城縣稅務部門成立專家服務團隊,采取“遠程服務+定期回訪+全程跟蹤”的服務方式,針對企業個性化需求,定制政策輔導。
好政策如同錦上添花。得益于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內蒙古京能岱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風光火儲氫一體化”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風光大基地建設名單,既實現了當地資源的良性循環,也推動企業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發展道路,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具有重大的應用意義。
在滿洲里,稅務部門建立了“解讀+落實”強化協同機制,組建政策解讀專項小組,緊盯新出臺的稅費優惠政策,明確適用范圍、申請條件、減免比例、注意事項,利用協同機制及時解決稅費優惠政策疑難問題,定期開展“解讀+落實”相關研討會,共商共議問題解決辦法。
在錫林郭勒,白音華稅務部門青年干部走進“煤—電—鋁—鋁基新材料深加工一體化發展產業鏈條”企業,宣講最新稅費優惠政策和納稅服務政策,助力“煤電鋁+”產業集群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帶動上下游產業多元發展,打造資源高效利用就地轉化的產業體系。
在包頭,達茂聯合旗稅務部門以精準為導向,將“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及時主動上門輔導,建立政策清單,激勵眾多新能源企業不斷加大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力度,鼓勵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
“風力發電有行業的特殊性,購買設備、提升技術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近三年,我們享受的留抵退稅、企業所得稅減免、增值稅減免累計達到4900多萬元。這些錢一部分被用來添置設備,一部分將被用來研發新技術,這對于企業長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企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包頭市達茂旗航天日昇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發電廠負責人付玉祥說道。
放眼望去,風力發電機組遍布草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給廣袤草原帶來了無限綠色發展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