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監管局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以及全國監管局工作會議精神,緊扣“加強、聚焦、優化”工作方針,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通過“四個堅持”推動財政金融監管提質增效。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一體推動金融監管與全面從嚴治黨深度融合。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首議題”學習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融入金融監管的重點任務、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在黨建的引領和促進下,突出主責主業,聚焦財政金融監管,著力從資金供給端和需求端雙向發力,推動監管模式轉型升級,為深化職能轉型,高效履行監管職責提供強大內驅動力。
堅持以標準化規范化為基礎,夯實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根基。著力構建各金融機構總行在陜分支機構的常態化監管聯絡機制,制定財政金融監管工作規程,涵蓋職責分工、監管方式、結果運用、廉政責任等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內部管控體系。每年定期向納入監管范疇的34家金融機構發布財政金融監管工作通知,明確年度重點任務、報送時間節點及詳細要求。每季度按時收集金融企業的財務風險報告、財務制度執行情況報告、財務會計報表、資產管理報表以及企業運營中的重大事項等資料,深入剖析金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資產質量等,精準捕捉主要問題線索,不斷完善“兩報告、兩報表、一事項”的定期監測機制,全面夯實工作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基礎,為財政金融監管獲取第一手數據資料打好堅實基礎。
堅持以數據驅動為抓手,數字賦能提升金融監管效能。利用人民銀行“金融業網間互聯綜合前置系統”,暢通金融企業資料報送渠道,強化監管資料報送的安全性、及時性、準確性;建立基于數據驅動的監管機制,對34家監管企業分類制定特色監管數據標準,運用技術模型對異常數據進行比對標注,重點關注不良率、存貸比、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核心指標,深化金融數據分析的針對性、直觀性和有效性,從“以現場核查為核心”轉變為“以數據分析為核心”,提升信息化監管效能;根據前期統計數據呈現內容為監管企業“量體裁衣”,現場核查前依據金融機構重點數據呈現出的差異,在監管重點上體現靶向性,有針對性地設計現場核查方案和核查通知,明確重點核查方向,突出問題導向,提升監管質效。
堅持以閉環管理為關鍵要素,多元化手段優化監管路徑。秉持系統化監管理念,多舉措優化監管路徑,采用“現場+非現場”“線上+線下”的多元化監管模式,通過常態化收集和報送監管資料,綜合運用重要指標分析、電話問詢、發放問詢函、專項調研等手段,開展日常滾動核查與跟蹤監測。在日常核查基礎上,以發現問題線索為切入點,對個別金融機構發放現場監管通知書和核查調研通知,深入開展現場核查取證工作,以點帶面,形成專題材料、典型案例和調研成果。針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屬地金融機構反饋核查結論并提出整改意見,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改進建議,督促金融機構嚴格按照財政部要求規范操作,及時整改落實,形成“問題線索調查核實、監管對象反饋、整改落實、跟蹤回訪、上報通報”的閉環管理,持續增強財政金融監管的影響力與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