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上海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以“五個堅持”進一步提升預算監管質效,為推進財政改革和強化預算管理發揮積極作用。
一、堅持黨建引領,夯實預算監管政治根基
一是牢牢把握政治機關屬性。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和全國監管局工作會議等決策部署,聚焦機關黨建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功能定位,將黨中央、國務院和財政部的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貫徹和體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
二是推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堅持“以政領財、以財輔政”,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實踐工作,深化預算監管,完善調研機制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對基層預算單位和地方主管部門的財會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堅持以人為本,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三是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為預算監管筑籬夯基。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認識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必要性,完善內控建設,做好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認識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性,將問題和風險防患于未然;從法治思維的角度認識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必然性,善于運用法治方式行權用權,解決問題。
二、堅持系統觀念,舉全局之力推進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一是建立分工協作機制。舉全局之力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增發國債等監管提質增效,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一方面,細化工作方案,建立發現問題、反映問題、督促整改、處理問責、優化管理的閉環監管模式,明確監管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另一方面,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協調上海市財政局共同參與國債資金監管工作,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并建立市、區兩級聯絡人制度,提高監管效率。
二是提升現場監管質效。一方面,查深查實問題,遵循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的原則,通過實地查看項目、調閱憑證資料、座談和個別訪談等多種方式,全方位了解項目現場情況,核實核準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堅持查調結合,認真聽取項目實施中遇到的難點、堵點,與各方共同研討并督促解決問題,確保項目按時開工、順利推進。
三是實時推進問題整改。一方面,督促主管部門擔起責任,通過發函或召開項目推進會等形式,向相關主管部門告知項目資金監管情況,要求相關單位積極發揮主管部門管理和監督職責,相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對問題逐一進行梳理分析并落實整改。另一方面,實施清單化監管,針對線上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基礎數據資料漏填、錯填等問題,督促相關單位立查立改,及時查缺補漏,確保監管全覆蓋、無遺漏。
三、堅持問題導向,構建部門預算閉環監管體系
一是夯實監管基礎。一方面,逐步擴大監管覆蓋面,通過預算編制審核、預算執行監控、決算編制審核等工作對財政資金運行進行全過程監管,并將部分在滬預算單位實有資金納入監管范圍,逐步實現對中央預算單位資金監管全覆蓋。另一方面,提升監管支撐力,連續5年總結和積累屬地預算單位預決算等監管數據,結合近年監管情況逐步建立完善預算監管數據庫、問題庫和法規庫,確保預算監管更加精準、高效。
二是堅持“嚴”的主基調。發揮財會監督“診脈”“治病”作用,用“顯微鏡”查問題,用“放大鏡”看危害,用“多棱鏡”找根源,嚴把“資金流”,嚴控“資產關”,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篩查疑點和線索,有針對性地對預算單位開展現場監管,查處問題的數量和質量較往年有明顯提高,切實推動部門預算財會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是落實監管“最后一公里”。針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約談、下發整改通知書等形式跟蹤督促整改,要求各部門落實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通過完善制度、優化流程等實現源頭上治理,并要求其他單位和部門舉一反三,內部自查自糾,充分發揮財政監管作用,提升中央財政資金績效。
四、堅持服務大局,大興調查研究力求建真言獻良策
一是助力科創中心建設。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以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等精神,對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有關情況開展深入調研分析,從制度建設、平臺建設、考核機制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建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新質生產力。
二是反映熱點問題推動政策完善。深化完善調研機制,通過問卷、座談、訪談等多種方式調研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進展等,跟蹤社會熱點,反映民生關切,提高建言“靶向性”,增強資政“含金量”。
三是發揮青年之力。以春節返鄉調研等為載體,組織青年干部利用春節探親訪友契機和熟悉本鄉本土優勢,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財政政策落實情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研,鼓勵青年干部深入基層一線“抓活魚”“摸實情”,為推進財政工作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五、堅持人民至上,真誠為民讓監管有力度更有溫度
一方面,推動民生政策扎實落地。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全局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衛生、教育等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管,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緊盯民生資金分配使用的關鍵環節,重點關注預算執行和資金績效,助力進一步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推動惠民富民政策落實,守護民生“溫度”。
另一方面,與代表委員共謀發展。始終把服務代表委員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努力探索完善服務載體、服務方式,建立與代表委員一對一的長效溝通機制,把服務代表委員與預算監管相結合,堅持“主動溝通、細心服務、講求實效”的原則,在日常走訪和專題會議中主動向代表委員介紹當前財政形勢,宣傳財政工作成果,增進代表委員對財政工作的理解與認同,共同助力財政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