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重大工程穩健落地,四川省稅務部門聚焦項目基礎信息共享和項目建設關鍵環節,持續完善征管舉措,全程防控稅收風險,助力重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信息共享是抓手,深化重大項目源頭稅費治理
在四川省舉辦的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中,德陽市共有116個重大項目參與,涵蓋裝備制造、材料化工等領域。如總投資50億元的迪興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延長德陽汽車產業鏈。
如何全面掌握項目推進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德陽市稅務局找到信息共享這一抓手。
“與政府部門信息共享能夠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德陽市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局長曾祥凱介紹。市、縣兩級稅務部門主動與發改、財政、住建、交通等重大工程項目服務管理部門對接,推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項目計劃投建周期、財政資金撥付狀況、項目實際發包和開標情況等信息共享與整合利用。
“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信息數據還存在不能實時更新的情況,目前,我們正積極對接,爭取推動相關部門聯合搭建重大項目監管平臺,或將相關數據納入稅費數據共享專區,以提升數據時效性。”曾祥凱說。
為進一步摸清稅源實情,德陽市稅務局領導帶隊走訪項目甲方和主要承建單位,提示提醒轉包、分包單位做好財務核算、內控管理等風險防控措施。
“我們通過分類分級設置管理臺賬的方式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市局建立項目總賬,各縣級局根據項目分包、轉包的實際情況建立明細賬,兩級數據互通共享、定期對賬,確保數據真實有效。”曾祥凱說,2024年,德陽市稅務局對全市范圍內303個續建、154個新建項目實施分項目、全周期、全流程的動態跟蹤管理,掌握了重點工程項目全環節稅收信息。
資金撥付是重點,緊盯重大項目征管關鍵環節
最近,自貢市稅務局收到財政部門共享的7個項目用款計劃申報表,涉及擬撥付財政金額超1.9億元。
財政部門在資金撥付時,及時共享資金撥付信息,由稅務部門核實施工單位完稅情況。這樣的重大項目資金支付協同機制在自貢市已經成為加強重大項目監管的重要舉措。
“重大項目往往涉及巨額資金流動和復雜的建設流程,各地財政部門是項目資金支付的主導單位。稅務部門不能及時掌握資金支付信息,會影響稅收征管效率,甚至導致部分稅款流失。”自貢市稅務局財產和行為稅科副科長譚相君舉了個例子。例如,企業在取得財政撥款時,需根據其性質判斷是否屬于應稅收入,如果未正確區分財政撥款的性質,可能導致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稅務處理不當,面臨稅務稽查和罰款。
收到財政部門共享的資金撥付信息后,自貢市稅務局立即聯系了7個項目總承包方,以盯總包、管分包的方式,層層厘清總分包之間稅款繳納和扣除情況,及時輔導納稅人申報繳納項目施工涉及稅費。
“稅務部門在核實施工單位完稅情況過程中,重點審核企業是否存在欠稅、外地企業是否足額預繳,嚴守資金撥付關口,確保每一筆資金的流向、金額、支付時間等詳細信息在第一時間精準共享。”譚相君說。
據了解,自去年該機制建立以來,在自貢落地的重大項目資金撥付信息及時共享,有效避免了因財政資金撥付與稅收監管不同步,而導致稅款未及時繳納的風險。
風險監管是保障,穿透式管理確保項目平穩落地
第一季度,內江市集中推進了4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00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民生、產業建設等關鍵領域。
建筑業作為重大項目實施的主體,在建設過程中,常常采取“業主—總包—分包”的運行模式,甚至存在層層分包轉包的情況,給重大項目建設全環節稅收信息獲取及監管帶來困難。
“根據建筑業在重大項目建設中的工作特性和管理痛點,我們以‘部門協作、動態監管、以數治稅’為切入點,探索開展穿透式管理。”內江市稅務局征收管理科科長陳宗勝介紹,所謂穿透式管理,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發票一級找一級,以取得的外單位數據緊扣發票及申報數據,從業主單位緊扣到最后一級分包方,理清項目管理鏈條,全面查找各環節、各稅費種漏征漏管風險。
前期內江市稅務局就建立了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建筑業重大項目多方數據。“在前期獲取內外部數據的前提下,我們配套推出‘按月預警、事前提醒、事中指導’的重大項目風險工作機制,利用在大數據平臺自主搭建的‘外部報驗建筑業納稅人管理’9個數據運用場景,直觀實時掌握未報驗、未足額繳納(預繳)稅費風險疑點信息。”陳宗勝介紹。
通過該項舉措,內江市稅務局取得了2023年以來外地企業向內江企業開具建筑業發票,但系統內未有報驗信息的線索數據,及時下發主管稅務部門跟蹤排查,督促相關單位履行報驗義務。
為進一步掌握全市建筑業重大項目“來龍去脈”,更精準實施風險監管,內江稅務部門為轄區內的報驗戶“建檔立卡”,詳細記錄項目基本信息、建設方信息、合同信息、開票金額等,按月對重大項目開展開票繳稅情況摸底,及時補充更新項目管理臺賬,動態掌握稅源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