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會計 > 河南會計 > 河南財稅法規 > 正文

豫財社[2024]194號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5-01-31 19:06     來源:中國會計網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豫財社[2024]194號       2024-12-23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航空港區財政金融局、組織人事部,各縣(市)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推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規范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們對《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豫財社〔2018〕8號)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附件: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4年12月23日
附件
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規范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河南省就業促進條例》《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社〔2023〕181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就業補助資金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由本級財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于促進就業創業的專項資金。
就業補助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上級財政補助、本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
第三條 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注重普惠,重點傾斜。落實國家和省普惠性就業創業政策,重點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創業,就業補助資金分配適度向就業工作任務重、財力薄弱地區傾斜,促進各類勞動者公平就業,推動地區間就業協調發展。
(二)獎補結合,激勵相容。優化機制設計,獎補結合,充分調動各級政策執行部門、政策對象等積極性。
(三)科學合理,提升質效。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準性,優化資金支出方向,加強監督與控制,以績效導向、結果導向強化資金管理,并結合就業形勢和工作任務變化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
第四條 部門的主要職責:
財政部門主要負責審核批復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編制的資金年度預決算,籌措資金,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下達補助資金;按規定撥付各項補貼補助資金;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組織開展各項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實施財政重點績效評價;配合做好資金使用管理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編制資金年度預決算草案;參與資金的籌措與管理;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和使用計劃,配合財政部門下達補助資金;受理、審核各項補貼補助申請,公示、確認審核結果;管理保存各項補貼補助申報、審核、發放等材料;負責具體實施制定績效目標、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和年度績效評價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負責做好資金使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資金支出范圍
第五條 就業補助資金分為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兩大類。
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資金用于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評價補貼、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求職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及其他支出;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用于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及其他支出。
同一項目就業補助資金補貼與失業保險補貼有重復的,個人和單位不可重復享受。
第六條 職業培訓補貼。享受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下同)、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以下統稱六類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
職業培訓補貼用于以下方面:
(一)六類人員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六類人員可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普通高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在校學生,在校期間可參加創業培訓。培訓后取得符合規定證書的(包括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下同)的,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完成培訓學時且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相應技能等級確定為初級工1200元/人、中級工16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技師40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僅取得就業技能培訓合格證的,每人補貼700元;初次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給予800元/人補貼,參加3年一次復審培訓并換發新證的,給予200元/人補貼;對參加培訓不低于40個學時且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800元/人補貼。對列入年度A類、B類或急需緊缺、重點支持類的職業(工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再分別上浮20%、10%。
創業培訓補貼標準: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的,按培訓項目確定為產生你的企業想法(GYB)培訓200元/人,創辦你的企業(SYB)培訓1000元/人,改善你的企業(IYB)培訓1500元/人,創業實訓300元/人,網絡(電商)創業培訓1500元/人(含網絡教學平臺服務費)。
(二)對為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墊付勞動預備制培訓費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給予一定標準的生活費補貼。勞動預備制培訓補貼標準為每學期每人1500元,生活費補貼標準每人每月200元,培訓時間為1個學期至2個學期。
(三)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對企業新錄用的六類人員,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于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1年內參加由企業依托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培訓后取得證書的,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對按國家及我省有關規定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師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后取得證書的,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新錄用職工崗位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參照本辦法規定的就業技能培訓相應補貼標準的80%確定。
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標準按照中級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級工每人每年6000元執行,培養期限中級工通常為1年,高級工通常為2年,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年,企業新型學徒培訓實際支出低于5000元的,據實申請補貼。財政部門按規定向列入學徒培訓計劃的企業預支不超過50%的補貼資金,培訓任務完成后企業申請其余補貼資金。對部分未按照計劃完成培訓任務的不予補貼,并收回預支的補貼資金。
技師培訓補貼標準按照技師40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執行。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標準按照2000元/人執行。
(四)符合條件人員項目制培訓。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可按規定通過項目制方式,向培訓機構整建制購買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服務,按規定對國家及我省重大改革中的失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承擔項目制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參照本辦法規定的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相應補貼標準確定。
職業培訓補貼實行“先墊后補”和“信用支付”等辦法,每人累計最多享受3次。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為培訓對象建立職業培訓個人信用賬戶,鼓勵培訓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并通過信用賬戶支付培訓費用。
第七條 職業技能評價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評價并取得符合規定證書(包括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不含培訓合格證)的六類人員,給予職業技能評價補貼。職業技能評價補貼標準按照專項職業能力證書100元、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初級工證書200元、中級工240元、高級工280元、技師350元、高級技師380元執行。
職業技能評價補貼每人累計最多享受3次,同一職業(工種)不得重復享受。
第八條 就業見習補貼。享受補貼的人員范圍為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對吸納就業見習的單位,給予就業見習補貼,用于見習單位支付見習人員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費、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就業見習補貼標準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其中對留用見習人員數量占總見習人員數量比例達到50%及以上的見習單位,補貼標準提高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10%(適用的最低工資標準為見習當月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12個月。
第九條 一次性求職補貼。對在畢業學年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2000元,每人只能享受一次。
第十條 一次性創業補貼。包括一次性開業補貼和一次性項目補助。對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入鄉農民工、退役軍人,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開業補貼,補貼標準為5000元。對省級、市級大眾創業扶持項目,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對評選為省級扶持項目的,省按規定給予10萬元或15萬元項目補助;對評選為市級扶持項目的,項目補助標準由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確定,最高不超過10萬元。
第十一條 社會保險補貼。享受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符合《河南省就業促進條例》等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
社會保險補貼用于以下方面:
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后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準)。
(二)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長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對為通過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以下簡稱政府購崗)省級計劃招聘的在崗存續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政府購崗人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納部分。
對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后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第十二條 崗位補貼。
(一)公益性崗位補貼。享受人員范圍為就業困難人員,重點是其中的大齡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對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補貼標準按現行有關文件執行。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時年齡為準)。
對公益性崗位補貼期滿后仍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中的就業困難人員、重度殘疾人等,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重新計算,并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備案,累計安置次數不超過2次。
對用人單位安置的公益性崗位人員期滿退崗后再次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并轉為該單位勞動合同制用工的,可按規定享受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重新計算。
(二)對“政府購崗”省級計劃在崗存續人員給予基層崗位補貼。基層崗位補貼包括基本工資和工齡工資,基本工資標準按照專科、本科、研究生畢業生每人每月分別不低于2200元、2300元、2400元(均含個人應繳納社會保險費)執行,并隨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而調整;工齡工資標準為高校畢業生在基層崗位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的,每增加1年工作時間,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對“三支一扶”省級計劃人員給予工作生活補貼及一次性安家費。在崗服務的“三支一扶”省級計劃人員工作生活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2.4萬元,新招募且在崗服務滿6個月的“三支一扶”人員一次性安家費補貼標準為3000元。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5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