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在中國向海圖強的版圖上,山東正以“弄潮兒”的姿態挺立潮頭。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省15個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8068.6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其中,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7個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一。
政策指引送進“海上糧倉壹號”
從日照市嵐山區向海前行,離岸近10海里處,一座巨大的黃色立方體懸浮在水中,這是全國最大的全潛式深遠海三文魚養殖集群式網箱——財金“海上糧倉壹號”系列首座入水網箱。
該網箱由山東萬澤豐海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企業緊抓深海養殖機遇,摸索打造出“陸基—近海—深遠海冷水團”三文魚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建成了我國第一個三文魚深遠海養殖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緯度最低的三文魚深遠海養殖基地。
“一條魚”串起一條產業鏈。為助力深海養殖產業發展,日照市稅務部門將稅費服務嵌入產業鏈各環節,聚焦涉海企業關切,針對高頻業務、疑難咨詢問題,將“適用稅惠政策”“政策減免申報流程”等指引整理成冊,選派業務骨干輔導企業全面理解政策、及時申報享受。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稅務問題復雜多樣,稅務部門專家團隊走進生產經營一線,詳細了解我們的業務模式和運營情況,指導我們加強稅務風險防控,更穩妥地做好財務規劃。”山東萬澤豐海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徐姬介紹,當前,財金“海上糧倉壹號”項目已建設6座近海深水養殖網箱,可年產三文魚6000噸。
支持“海帶之都”轉型升級
榮成市素有“中國海帶之都”的美譽,海帶年產量占全國的40%以上。近年來,這座小城積極探索海帶產業的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推動傳統海帶加工向高端領域邁進。
山東海之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榮成海帶產業鏈鏈主企業之一。走進企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該公司一改傳統的人力晾曬、鹽漬加工方式,運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海帶清洗烘干、混料加工、裝袋封口一條龍生產,海帶利潤翻了一番。
“我們有10多年的海帶養殖、加工經驗,如今還打造了從深海養殖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在海帶多茬育苗、深海養殖、低溫重組、速發鮮焙等領域擁有14項自主專利。”山東海之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孫健說,2024年以來,企業辦理780余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40多萬元先進制造業加計抵減,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近年來,山東海之寶公司積極引入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推動海帶資源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最大化,先后與淘寶、京東、盒馬等線上線下全渠道達成戰略合作,初步形成低端產品求轉型、高端產品擴規模的新發展格局。
山東省稅務部門組織成立“稅惠深藍服務團隊”“稅助海洋發展服務隊”等服務團隊,緊盯海洋產業從海水養殖、海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至海洋生物研發等產業全鏈條全環節,提供上門政策輔導、供應鏈“牽線搭橋”、風險提醒等稅費監管和服務,助推海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首席聯絡員”靠前服務“海上風場”
長風浩蕩,浪淘千金,綿延的海岸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風能資源。在煙臺市,隨著中集來福士為中國鐵建港航局建造的“鐵建風電2000”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正式交付,我國海上風場開發再添“大國重器”。
“鐵建風電2000”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第四代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搭載DP-2動力定位系統,能夠靈活應對水深80米以下的海上風電施工挑戰。由于長期以來在技術、性能和環保等方面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中集來福士也面臨著較大資金壓力。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煙臺市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派出“首席聯絡員”為企業提供稅收定制化服務,精準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
“‘首席聯絡員’主動聯系我們,幫助我們梳理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醒涉稅風險事項;牽頭組織我們和稅務部門開展協商研究,為我們后續重大項目提供稅收確定性安排,讓我們能夠安心經營、敢投愿投。”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邢錦鋒說。
2024年以來,煙臺市稅務部門共計為中集來福士辦理出口退稅8.17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1.57億元,幫助企業享受先進制造業加計抵減、土地使用稅減免等稅費優惠690余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